◎ 極簡主義(Minimalism
  緣起於60年代紐約的一項藝術運動,重點在於強調理性、直線、幾何、對比等形式;這些極簡的藝術概念後來在繪畫、文學、建 築、音樂等方面都產生了相當程度的影響,進而衍生出近代許多重要的藝術派別。極簡主義某個程度上與東方禪學的意味不謀而合,所以後來在東方也產生了很高的 接受度。
    近年來台灣市場上沸沸揚揚地大量出現「極簡主義」這個名詞,說穿了跟紐約緣起的藝術運動本質早就脫了鉤,反而是受到在台灣具有相 當知名度的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Tadao Ando)影響頗大;即使不認識安藤的一般人,大概也曾在氾濫的房地產廣告裡頭,閱讀過移植自Tadao Ando的作品圖片或導覽文字。
    台灣民間與日本文化的淵源其來有自,從房地產以 「坪」計算與家家常有的「和室」來看,代表日式禪風味道的極簡主義大受歡迎,顯見這種室內設計風格頗為適合台灣市場的口味。
極簡主義能被台灣廣泛接受其實也反映了美學品味的成熟與良性發展,樸實自然的清水模、刷石子、實木板等,取代了以往慣用的彫刻線板、大理石、壁紙材質,足見不重視過度裝飾的自然環保意識,開始在過度文明發展的現代人心中發酵。
    當然,室內設計並不只是採用樸實材料這樣的做法而已,講求簡單純粹美感的同時,在施工品質上可是千萬馬虎不得。比方說以往慣用裝飾線板去遮掩不同材料介面的痕跡,強調極簡主義沒有過多裝飾接頭的作品,施工上必須格外精準以強調這些幾何理性的線條。
    此外,喜歡華麗收藏(如英國維多利亞瓷器)或感性建材(如浪漫的蕾絲薄紗窗簾)的屋主,就不太適合這種講求單純理性的室內空間;反之,消費上偏好乾淨俐落的設計線條,喜歡低彩度顏色(如黑灰白)並且沒有太多無謂裝飾蒐藏的人,就蠻適合以這種風格做為整體設計的基調。
在 燈光照明、窗簾壁面等方面,更能以光與影強化極簡主義這種純粹美學的意象。切記不要一開始喜歡簡約風格,施工過程空間逐漸成形時感覺太過單調而又東加西改 的;建築現代主義大師密斯(Mies van der Rohe)的名言「簡約即是豐富」(Less is More),應該可以做為極簡主義的良好註解。

◎ 後現代主義(Post Modernism)
    在所謂流行風格、設計主義充斥的台灣室內設計市場,確實有必要將常見常聽的一些字義內涵弄清楚;當身為一位服膺某種設計風格而希望複製體現這樣的室內空間與生活品味的屋主時,確有必要利用深入淺出的文字事前深入理解一番。
   「後現代主義」正是充斥台灣市場、令人琅琅上口的辭彙,但是「後現代主義」究竟代表著什麼樣的風貌,大多數人卻是說不上來。
    其實「後現代主義」(Post Modernism)要從它的原文理解起來比較快,post-是常用的英文字首,代表著「在…之後」的意思;與慣見的pre-「在…之前」的意思相比,剛好是互為不同的相反詞。因此,Post Modernism就被中文翻譯為後現代主義。
    這個翻譯方式其實容易產生誤解,與其說照字面上的「在現代主義之後」這樣的意義解讀,倒不如說是「反對或顛覆現代主義」來的明確一些。後現代主義其實指的是,藝術運動推動者不認同或反叛當時流行的現代主義風格,而在之後所衍生醞釀的一股反動風潮。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人開始揚棄當代流行的「現代主義」風潮(直接以字面解讀,亦即理性、一致、反裝飾的風格),將藝術運動轉向趣味、多樣、復古裝飾的解放,統稱為「後現代主義」風格,其中又以美國紐約為其大本營。
   「後現代主義」的定義十分廣泛且難以歸類,普普藝術、解構主義都可以算做其中的一個支脈。但在台灣市場上琅上口的所謂「後現代主義」,其實沒有這麼深奧的內 涵,充其量是在表象上就後現代主義裡頭比較廣為人知的特質去發揮而已。一般來說,「後現代主義」在台灣市場上的賣點,多在於古典元素的拆解、裝飾趣味與娛 樂化這兩方面上頭,多下了一些工夫罷了!
    古典元素的拆解,指的是古典元素(例如柱頭等)重新運用在空間設計上,但並不是複製它的特色或本 質,反而是以拆解、易位的方式來做全然不同的處理,讓人產生了一種意外的差異感與趣味性。比如說古典柱頭應該是立柱支撐橫樑的結構意義,但是卻被單獨移位 到了牆上或翻轉彩漆裝飾,製造與原先截然不同的古典戲謔與諷刺效果。
    裝飾趣味與娛樂化,指的是為了脫離現代主義的抽象冷漠,建立大量的復古與工業結合的裝飾效果。並且使用鮮豔、對比的色彩去強調物件元素,讓整個空間設計發揮十分搶眼的娛樂效果。
  以上兩個特質可以算是「後現代主義」的簡單風貌,其實是比較適合商業空間更甚於住宅設計的。

待續…
2009.10.03 07:20 P.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上陞空間時尚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